麻豆视传媒短视频

「父母之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2024年02月14日成语故事126

“父母之邦”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没有重用他。他认为与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闲居起来,专心着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等


《山海经》中提到的神话人物“夸父”的“父”到底怎么理解。求权威解释!!!!!!!
  父fù fǔ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父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父 fù
  部首笔画
  部首:父 部外笔画:0 总笔画:4
  五笔86:WQU 五笔98:WRU 仓颉:CK
  笔顺编号:3434 四角号码:804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236
  基本字义
  1. 爸爸,母亲的丈夫:~母。~辈。~子。~兄。
  2.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舅~。
  详细字义
  〈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2. 同本义
  3. 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father]
  父,家长举教者。——《说文》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4. 又
  见父之执。疏:“父执,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父至尊也。——《仪礼·丧服传》
  5. 又
  父子手足也。
  父者子之天也。
  乾为父。——《易·说卦》
  父者,家之隆也。——《荀子·致仕》
  孙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世说新语·言语》
  6. 又如:父执(父亲的朋友);父祖(父亲和祖父);父宗(父亲的继承人);父艰(父丧。同父忧);父任(儿子因父亲任官而得官职);父执(父亲的朋友);父族(父亲的亲族);父业(父亲的事业)
  7. 对某一种大事业的创始者的尊称。如:国父;革命之父;氢弹之父;原子能之父
  8. 指万物化生之本
  乾为父。——《易·说卦传》
  9. 又如:父天(以天为父);父母国,父国,父母之邦(祖国)
  10. 对和父亲同辈的男性亲的称呼。如:伯父;叔父;祖父;父老。后亦以称姻亲中的长辈。如:舅父;姨父;岳父
  11. 古代天子、诸侯对同姓长辈的称呼 [kinsman]
  以速诸父。——《诗·小雅·伐木》
  12. 亦指与雏、崽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禽兽中的雄性 [male animal]。如:父马(雄马)
  13. 上古对官长的称呼。宋时,羌、西夏等少数民族对汉族官长亦尊称“父” [official]。如:父师(太师。上古三公之一);父舅(古代天子对诸侯的称呼。同姓诸侯称父,异姓的称舅)
  〈动〉
  1. 行为像个父亲 [father]。如:父事(把别人当做父亲一般对待)
  2. 另见 fǔ
  常用词组
  1. 父辈 fùbèi
  [male relative of a senior generation] 泛指与父亲同辈的亲友
  2. 父党 fùdǎng
  [relatives on father’s side] 指父系的亲族。亦指父亲一辈的人
  3. 父老 fùlǎo
  [elders(of a country or district)] 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
  4. 父母 fùmǔ
  (1) [parents]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5. 父母官 fùmǔguān
  [local magistrate] 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也有直称“父母”的
  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6. 父亲 fùqin
  (1) [father]∶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2) [pater]∶在一些原始人当中的社会公认或法定的父亲
  7. 父,父系继承 fùquán,fùxì jìchéngquán
  (1) [father right]∶父系的血统和继承
  (2) [patria potestas]∶在罗马的家庭法中,指父亲对其子女,对其男系中的较远的后裔以及对收养到家庭中来的人所行使的力
  8. 父系 fùxì
  [paternal lines] 男性血统
  9. 父系 fùxì
  (1) [patrilineal]∶在血缘关系上于父亲方面的
  父系社会
  (2) [patroclinous;patriclinous] ∶在继承关系上于父子相承的
  10. 父兄 fùxiōng
  (1) [father and elder brothers] 父亲与兄长。
  兼仗父兄之烈。——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泛指家中长辈,或用作偏义复词,指兄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父子 fù-zǐ
  [father and son]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父 fǔ
  基本字义
  1. 老年人:田~。渔~。
  2. 同“甫”。
  详细字义
  〈名〉
  1. 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courtesy name]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大雅》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 眜。——《春秋》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old man]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父知之乎?(父:老先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3. 又如:渔父;田父
  4. 通“甫”。开始 [beginning]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四十二章》
  5. 又如:教父(教戒的开始)
  6. 天。古人以为天地生万物,故称天为“父” [heaven]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呼母。——《易·说卦》
  〈动〉
  1. 通“捕”( bǔ)。捕捉,捉拿 [catch;capture]
  徒以而富(通福)之,父系而伏之。——《管子·侈靡》
  2. 另见 fù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什么是柳下惠,什么是登徒子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名展获,字子禽(一字季),谥号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出生地周朝诸侯国鲁国柳下邑,今山东平阴孝直镇一带。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柳下惠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
登徒子,复姓登徒,见于战国时楚国宋玉所写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未知是否真有其人,可能仅为文学上的虚构角色。由于这篇文章,人们把登徒子作为好色者的代表。
在《登徒子好色赋》中,登徒子向楚王说宋玉的坏话,说宋玉长得俊俏又好色,要楚王不要让宋玉出入后宫。
楚王据言向宋玉质问,宋玉辩解说他的容姿乃受惠于上苍,但他并不好色。楚王要宋玉给个说法,于是宋玉就说他东边邻居的女儿长得国色天香,有倾城之魅,而且经常登墙勾引宋玉,但宋玉皆不为所动,所以他不好色。
接着宋玉把话锋一转,开始反讥登徒子,说相较之下,登徒子的妻子长得又丑又邋遢,而登徒子却能连生5个孩子,所以登徒子才比较好色。
扩展资料
柳下惠“坐怀不乱”,这还是小事情,历史上坐怀不乱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不过古人以柳下惠作标榜。除了“百世之师”之外,“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在现代的用语之中,一方面常被理解为男人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性欲之外;另一方面也用于称赞真正的男人为人正直、意志坚强。
《登徒子好色赋》实际上是一片寓言,说的是能言巧辩的宋玉把一位不弃糟糠的廉政官员硬套上好色帽子的故事,说明人太清廉了反而会被厚诬。
由此登徒子就成了被厚诬的典型,据史籍考证,登徒子确有其人,是楚怀王时期的老臣,为人正直不阿,其妻名叫苏家琼,人称“草苟儿”的确非常丑陋,而且还不守妇道,与马夫通奸,然而登徒子却对其不离不弃,后来,人们对不守妇道的女性通称“草苟儿”也作苏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柳下惠?
百度百科-登徒子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形容父母的成语有哪些
词语; 含辛茹苦 言传身教 舐犊情深 毫无保留 无私奉献 望子成龙 无微不至 默默无闻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这不是骂李鸿章的对子,而是讥讽郭嵩焘的。郭嵩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1847年进士,1854至1856 年佐曾国藩幕。1862年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1863年任广东巡抚,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 贤讲舍讲学。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 入总理衙门,旋出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而后因故多次遭受罢官贬辞。光绪元年(1875)初,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郭嵩焘再度出山,授福建按察使。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讲自己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如是以求自强,恐适足以自敝”。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即发展中国的工商业才是出路。郭嵩焘因此名噪朝野。恰在此时,云南发生“马嘉理案”,英国籍此要挟中国,要求中国派遣大员亲往英国道歉,清政府最后制派郭嵩焘赴英“通好谢罪”。八月,清廷正式加授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消息传开,顽固派纷纷指摘、讥讽,更有无聊文人编了一副对联讽刺郭嵩焘: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只有李鸿章为他撑腰,说:“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的号)为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邦的ji 成语
兴国安邦: 兴:兴盛;邦:国家。国家兴盛安定多难兴邦: 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治国安邦: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治郭安邦: 犹治国安邦。一言丧邦: 指一句话可以亡国。一言兴邦: 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兴邦立国: 邦:国家。建立并振兴国家。人亡邦瘁: 指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入邦问俗: 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同“入国问俗”。立国安邦: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论道经邦: 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立业安邦: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经邦论道: 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济世安邦: 济:拯救;邦:国家。拯救时世,安定国家。经邦纬国: 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怀宝迷邦: 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怀道迷邦: 犹言怀宝迷邦。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父母之邦: 指祖国。定国安邦: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唇齿之邦: 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邦国殄瘁: 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邦以民为本: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本固邦宁: 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安邦治国: 使国家安定太平。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安邦定国: 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桑梓的意思是
桑梓的意思是: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来借指故乡。
【拼音】sāng zǐ
【出处】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中国者,先王之桑梓也。”
中国是先王的故乡啊。
【例子】我的桑梓是个绚丽的处所,它座落在一条宽宽的小河旁,富产鱼和大米。
【近义词】田园、故乡、故里、乡里、家园、家乡、梓里
【反义词】异域、他乡、异乡
扩展资料
1、桑梓的近义词
故乡
【拼音】gù xiāng
【解释】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出处】鲁迅《故乡》: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例子】远在海外的赤子,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祖国,怀念故乡。
2、桑梓的反义词
他乡
【拼音】tā xiāng
【解释】家乡以外的地方(多指离家乡较远的)
【出处】唐?杜甫《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诗:“离亭非旧国,春色是他乡。”
驿亭并不是祖国,春天的景色是在异乡见到的
【例子】中国留学生身在异国他乡,心却时时惦念着祖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成语“父母之邦”扩展:

成语谜语:祖国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读音:fù mǔ zhī bāng
造句:续范亭《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中华儿女,应该为中国尽忠,应该为祖国、为父母之邦尽忠。”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父母之邦偏正式;作宾语;指祖国。
英文翻译:mother country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近义词:父母之国、父母国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简拼:FMZB
成语注音:ㄈㄨˋ ㄇㄨˇ ㄓ ㄅㄤ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解释:指祖国。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22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