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传媒短视频

描写「揭竿而起」的成语故事

2024年07月19日成语故事89

“揭竿而起”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

成语“揭竿而起”词条资料: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揭竿而起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读音:jiē gān ér qǐ
造句: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白先勇《梁父吟》)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谜语:跳高;等到鱼儿上钩时
成语注音:ㄐ一ㄝ ㄍㄢ ㄦˊ ㄑ一ˇ
反义词:忍辱偷生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近义词:逼上梁山
日文翻译:むしろ旗(はた)をかかげていっきを起(お)こす
读音纠正:竿,不能读作“ɡà苍”。
成语解释: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俄文翻译:поднимáться на восстáние
英文翻译:start an uprising
成语简拼:JGEQ
错字纠正:竿,不能写作“杆”。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25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