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传媒短视频

「拔帜易帜」成语故事的俄语翻译

2024年10月08日成语故事144

“拔帜易帜”的成语故事: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   谋士李左军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从小路出发,出奇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   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巳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采纳李左军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

成语“拔帜易帜”词条资料: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近义词:拔赵帜立汉帜、取而代之
成语用法:拔帜易帜作谓语;指取代。
造句:如今这里已拔帜易帜,另换新主了。
繁体成语:拔帜易帜
成语简拼:BZYZ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解释: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读音:bá zhì yì zhì
英文翻译:to supersede somebod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注音:ㄅㄚˊ ㄓˋ 一ˋ ㄓˋ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28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