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传媒短视频

与亡国之器相似类似的成语

2024年10月16日麻豆视传媒短视频82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亡国之器”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中国历代亡国之君、亡国之君败军之将类小说、春秋之中,弑君叁十六,亡国叁十二,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其数。什么意思求大神帮助、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同情的亡国之君、等

目录索引:
1:成语“亡国之器”的词条资料
2:中国历代亡国之君
3:亡国之君败军之将类小说
4:春秋之中,弑君叁十六,亡国叁十二,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其数。什么意思求大神帮助
5: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同情的亡国之君

成语“亡国之器”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亡国之器
成语读音:wáng guó zhī qì
成语简拼:WGZQ
成语注音:ㄨㄤˊ ㄍㄨㄛˊ ㄓ ㄑ一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来自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成语解释: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成语用法:亡国之器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文选·张协<七命>》:“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虽子大夫之所荣,故亦吾人之所畏。”
成语谜语:象箸玉杯

成语“亡国之器”的扩展资料

1. 中国历代亡国之君
北宋(赵恒),明朝(朱由检),南唐(李煜),南朝陈(陈叔宝),商朝(帝辛)。
1、赵恒
赵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6月29日),即宋钦宗(1126年—1127年在位),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在位1年零2个月。
赵桓生于元符叁年(1100年),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晋爵定王,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禅让登基,改元靖康。
钦宗与宋徽宗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却无力抵抗。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驾崩于燕京,终年57岁,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葬于永献陵。
2、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1644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年号崇祯。 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
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自缢于煤山,终年叁十四。清军入京后,以礼改葬于明十叁陵中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南明弘光帝即位,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
3、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叁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4、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11月-604年11月),字元秀,小名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陈朝也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582词589年在位),陈宣帝陈顼嫡长子,母为皇后柳敬言。
陈朝天康元年(566年),授宁远将军,迁太子中庶子、侍中。太建元年(569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582年)即皇帝位。他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
祯明叁年(589年),隋军大举南下,攻破广陵、京口和都城建康,灭亡陈朝。陈叔宝被掳至长安,受封长城县公。隋文帝杨坚赐予宅邸,礼遇甚厚,他仍旧沉湎酒色,醉生梦死。
隋朝仁寿四年(604),陈叔宝病死于洛阳,终年五十二,追赠大将军,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
5、帝辛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纣”、“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叁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帝辛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
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后世就此存在争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由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叔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帝辛本内容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2. 亡国之君败军之将类小说
这种书很少的,我只能提供一点侧面描写这类角色的小说,他们不会成为主角的!《天行健》后面几章便有类似的描写,你看看啊!内容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3.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三十二,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其数。什么意思求大神帮助
译文:在春秋时期,以下犯上杀戮国君的事情有三十六件,国家被灭亡的事情有五十二次,诸侯被大夫放逐,国君不能保住江山社稷的事例,不胜枚举!材料反映了春秋时代,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所有的人都在疯狂地追逐着力,又都在追逐力的过程中丧 失了力。“《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象征着“周文”的等级森 严的礼乐制度此时已经幻为美好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霍布士所说的“人与人争”的可怕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文明”退位、“伪文明”得道的时代,人心中原始的动物本能获得了解放,披着“文明”外衣不动声色地将人类召回文明创辟之前的黑暗世界。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同情的亡国之君
——“莫道有才能治国,须知亡国亦由才”的隋炀帝杨广。千百年来,隋炀帝杨广的政治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位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封建帝王,色中饿鬼,既昏且暴。纵观历史,杨广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也许是以次代长当上皇帝这不光彩不道德的举动,造成了杨广过于功名化的心理,他即位后,急切地兴办大型公共工程,营建东都洛阳控扼山东,修筑长城巩固国防,开凿大运河以加强南北经济文化联系。西出玉门,经略丝绸之路,遣使远出波斯,渡海通使日本,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征讨高句丽,也有他的理由,也圣王之业,先有其父杨坚,后有其表侄李世民都对高句丽过不去,何为杨广个人之非?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诗人,自小善文,诗赋雄丽,文才盖世,不仅能写气势雄浑的边塞诗,而且能写情意缠绵的宫体怨诗。他热爱艺术,喜好书法美术,并以国家财力倡导歌舞、百戏、燕乐,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炀帝时代,设立了科举取士的制度,兴办学校,整理图籍,统一经学,热心科技事业,推行儒、释、道三教并重的政策,对古代思想文化及科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隋炀帝改革官僚管理制度,省并州县,精简机构,减少行政开支。隋炀帝制定的《大业律》是一部比较规范的封建法典,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十四年时间,一个封建帝王干了这么多事,取得这么多政绩,不能不说是功业隆显。如是,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帝王能与隋炀帝杨广比肩? 隋炀帝杨广五十岁魂断江都,草葬雷塘,早已是腐草无萤火,垂柳有暮鸦。隋炀帝成为千百年来遭人唾骂的暴君,怪就怪他不讲仁德,不施仁政,滥用力,不惜民力,漠视民生,无视民意。一个不重视民生,不尊重民意,不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不存民、保民、养民的君王或政党,所建功业再大,也只能是暴君或暴政。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兼有亡国之君与杰出词人的双重身份。究竟是词人的性情导致他亡国之君的悲剧下场,还是亡国之君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作为杰出词人的艺术辉煌? 南唐立国只有三十八年,经历先主李升、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代。先主礼贤重文,中主有文士风范,这种充满艺术氛围和气质的帝王之家,阳刚不足,阴柔有余,后主李煜长期受其熏陶,自然是“器轻志放,无人君度”。李煜的人生最大理想是做一名远离尘寰、逍遥山林的隐逸之士,无意于君王。在一幅《春江图》上,李煜题写的《渔父词》曰: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潴,酒满殴,万倾波中得自由。” 一叶扁舟,一枝钩竿,逍遥山水,自在人生。词语话中,透露出后主的人生志趣与理想。当皇帝是李煜不得已的事。公元九五九年,李煜的长兄即太子李弘因病身亡,他被封为吴王,立为太子。不到半年,中主暴病离世,李煜只得顶上去,撑起这风雨飘摇的家国。真是有人处心积虑追逐君位而不得,有人真心诚意逃避君位而不能。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李后主坦露了心声“臣本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可知他心向神往的,完全是超越尘俗的山林生活。以这样的理想和气质为一国之君,又遭逢具有“大风起兮云飞扬”气势的宋太祖这位政治对手,不为人臣虏才怪呢?当了亡国之君,后主处境更为难堪,心灵更为伤痛。在汴京的一座小楼上,后主自然又多了些感怀辞庙去国的词句,便使得后人读到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国家不幸诗人幸”在李煜身上没有应验,宋太宗把这些词句放进了“牵机药”,结果了南唐后主李煜仅有四十三岁的性命。 ——“并非亡国之君而亡国”的崇祯皇帝。在明朝,崇祯朱由检算得上是一位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只是时运不济,他接手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衰亡的征兆在他祖父万历皇帝时就初见端倪。熹宗朱由校死后无子,崇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皇位,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时的情形是魏忠贤擅朝政,营私阉党,倾朝野。面对强劲的政敌,崇祯不动声色逐凶除奸,在与魏党的较量中,显示出独具的胆识、魄力和韬略。 多事之秋,使崇祯求治心切,但适得其反。他深知用人为第一要务,不拘一格起用人才,但用人不,更换频繁,惩处随意,下狱袁崇焕,逼走洪承畴,使臣僚离心离德。勤于理政,事必躬亲,但刚愎自用,终成孤家寡人,到煤山上吊时,只有一个太监陪他而去,为其社稷殉葬的也不过寥寥数人。崇祯一朝,最遭人痛斥的是三饷加派,使百姓怨声载道,“致民穷祸结,误国良深”。面对“事事乃亡国之象”,面对李家大军直逼北京城,崇祯所能做的就是向天下子民深刻检讨临朝十七年的政绩:一是“乃年年征战,加派日多,本欲安民,未免重累”;二是“贪官污吏乘机巧取,加耗鞭朴,日为尔苦”;三是“将懦兵骄,莫敢用命,焚灼淫掠,视尔如仇”。这反省毕竟为时已晚,谁能听得到听得进?1644年3月18日,面对内城陷落,崇祯唯一能做的,是亲自为三个儿子换衣系带,劝他们逃生。对女儿却没了这份心思,只得挥剑向十六岁的长平公主砍去,便叹“尔何为生吾家?”。对皇后们,也逐一命其自缢。十九日子刻,崇祯用一根绳带结束了年仅三十五的生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28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