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鼓而攻」成语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鸣鼓而攻”的成语故事:
成语“鸣鼓而攻”词条资料: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读音纠正:而,不能读作“ě谤”。
成语辨析:鸣鼓而攻与“偃旗息鼓”有别:鸣鼓而攻含有公开地进行某项工作的意思;“偃旗息鼓”则含有不声不响地停止行动的意思。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英文翻译: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繁体成语:鸣皷而攻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错字纠正:攻,不能写作“功”。
成语注音:ㄇ一ㄥˊ ㄍㄨˇ ㄦˊ ㄍㄨㄥ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鸣鼓而攻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造句:不惜鸣鼓而攻,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
成语读音:míng gǔ ér gōng
近义词:兴师问罪
成语简拼:MGEG
成语解释: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289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