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发聋振聩”的故事
“发聋振聩”的成语故事:
成语“发聋振聩”词条资料:
成语用法:发聋振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唤醒麻木的人。繁体成语:发聋振聵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解释: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错字纠正:振,不能写作“震”。
成语简拼:FLZK
读音纠正:聩,不能读作“ɡ耻ì”。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注音:ㄈㄚ ㄌㄨ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发聩振聋、醍醐灌顶
英文翻译: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成语出处: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摘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gyjslw.com
造句: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成语读音:fā lóng zhèn kuì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28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