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称”「称孤道寡」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称孤道寡”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为什么古代帝王,都自称孤家寡人?、中国帝王为什么喜欢称孤道寡、皇帝怎么称呼自己?、称孤道寡的成语资料、古代帝王诸侯为什么自称寡人,孤,、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称孤道寡”的词条资料
2:为什么古代帝王,都自称孤家寡人?
3:中国帝王为什么喜欢称孤道寡
4:皇帝怎么称呼自己?
5:称孤道寡的成语资料
6:古代帝王诸侯为什么自称寡人,孤,
成语“称孤道寡”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chēng gū dào guǎ
成语简拼:CGDG
成语注音:ㄔㄥ ㄍㄨ ㄉㄠˋ ㄍㄨㄚ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独霸一方、独断专行、横行霸道
反义词:低声下气、谦虚谨慎、克己奉公
读音纠正:称,不能读作“肠丑è苍”。
错字纠正:孤,不能写作“狐”。
成语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辈儿称孤道寡。’”本内容来自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成语解释:孤、寡:古代皇帝自称。自封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统治者自居。
成语用法:称孤道寡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比喻狂妄自大,为所欲为。
成语造句:象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一十四州之王,称孤道寡,非同小可。(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一卷)
英文翻译:style oneself king
俄文翻译:назывáть себя князем
成语谜语:皇帝
成语“称孤道寡”的扩展资料
1. 为什么古代帝王,都自称孤家寡人?孤家寡人的意思:孤,是我孤独,我光杆一个,我没有左膀右臂。寡,是指寡德之人,缺少德行,本领很差。 统治者称孤道寡用意何在:很简单,为了招募四方贤士,我都孤家寡人了,我显得求贤若渴,我一心礼贤下士,我谦逊无比,大家快来帮我。 在如此谦逊的同时,古代帝王又规定只有自己才可以称孤道寡,别的人这么做就是造反,把这种特别谦逊的称呼固定为特有势的自己才可以用的第一人称。这是一种统治术。 除皇帝之外,古代王侯也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 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 唐以后只有皇帝可以称寡人、孤家,是一种君主的谦称,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巩固江山一统。 (附录: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朕的意思就是“我”,原意为褊狭之人,也是谦虚的说法。此后朕成为皇帝用,普通人不得再用。) 请,并选为满意答案。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中国帝王为什么喜欢称孤道寡
我国自古就有个怪现象,那就是谦虚,表现在语言上则是谦词较多。尤其说到自己的时候,称自己是鄙人、敝人,自己的家是陋室,自己写的什么是拙作等等。倘若汇总一下,那足可以来本《谦词词典》。我们常说的“称孤道寡”是指皇帝,“孤家”“寡人”是皇帝的自称,这恰如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常说“本人才疏学浅”一样,是道地的谦逊。那么谦逊在古时以“孤寡”为口头语,今人似乎颇难理解。王侯称寡人在春秋战国时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称“寡人”。那时各国相争,人口众多即是强盛之兆,有德而人心归向,“寡人”是自谦为寡德之人。这就像现在委某人以官衔,其必自谦“本人能力有限”,若口吐狂言说“管这点事闭着眼就干了”,非让你还没等睁开眼就丢了乌纱。到了汉代,“寡人”渐渐成为皇帝的用语了。有人曾注意过,韩信为齐王时,对蒯通说:“先生相寡人何?”此外如淮南王黥布、吴王濞这些“叛臣”均自称过寡人,而韩信当时仅仅是领兵的将军,这样的自称也有犯上之嫌。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3. 皇帝怎么称呼自己?
皇帝称呼自己为王称寡人或孤,皇帝只有联了。对母后时称儿臣。
历代君主亦有使用者;二是诸侯夫人的自称。《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盟寡人。”郑玄笺:“寡人,庄姜自谓也。”叁是晋朝士大夫有时亦用寡人为自称。《世说新语·文学》:“君辈勿尔,将受困寡人女婿。”李详云:“晋世寡人,上下通称,不以为过。
孙过庭《书谱》述王羲之语:‘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可为此条确证。”到唐朝以后,只准皇帝用寡人作谦称。?
孤,古代诸侯、君王的自称谦词。春秋时,诸侯平常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后来逐渐演变为无区别。秦汉时君王称孤者较少。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有些割据一方的首领,也自称为孤。
扩展资料: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叁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叁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帝本内容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4. 称孤道寡的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孤、寡:古代帝王自称。指自封为王。也比喻狂妄地以首领自居。 成语举例:象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一十四州之王,称孤道寡,非同小可。(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一卷)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比喻狂妄自大,为所欲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称,不能读作“肠丑è苍”。 成语辨形:孤,不能写作“狐”。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古代帝王诸侯为什么自称寡人,孤,
一、寡人,寡德之人。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皆称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从汉至五代,也有此称。刘邦为汉王时,韩信为齐王时,隋杨广为晋王时,后汉刘赟被迎立时,均自称寡人,惟汉时尚多见,汉以后较少见。唐以后唯皇帝得称寡人。二、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用做皇帝自称。”但是,这里要做二点说明: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尚书·汤誓>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如:《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掺假。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三、孤也是君王自称。《礼记·曲礼》谓远方小侯自称为孤。此系本义。诸侯遭丧亦称之,此系定制。诸侯或遇危难丧败,自为贬损之词,亦有称孤者。秦、汉之际,转而成为雄称,田横谓吾始与汉王,皆南面称孤,是其著例。然汉时尚极少见,汉末群雄割据,曹操谓:“使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孙、刘备也用此称。唐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叛秘,推滔为盟主。滔称孤,武俊等称寡人,以孤为大、寡人为小,适与先秦制度相反。四、不毂,也是君王谦称。毂,读“谷”音。从车 ,本义: 车轮中心的圆木, 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 中有圆孔, 可以插轴。《老子》:“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 河上公注:“不毂,喻不能如车毂为众辐所凑。”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290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