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微淡()”「清微淡远」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清微淡远”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清什么远四字词语、求清的词语、清微淡远什么意思?百度一搜就是“清雅微妙,淡泊深...、韩愈是五千年来最怎样的人、等
目录索引:
1:成语“清微淡远”的词条资料
2:清什么远四字词语
3:求清的词语
4:清微淡远什么意思?百度一搜就是“清雅微妙,淡泊深...
5:韩愈是五千年来最怎样的人
成语“清微淡远”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QWDY
成语注音:ㄑ一ㄥ ㄨㄟ ㄉㄢˋ ㄩㄢ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尽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 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成语用法:清微淡远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他喜欢结交清微淡远的朋友
成语“清微淡远”的扩展资料
1. 清什么远四字词语清微淡远 [qīng wēi dàn yuǎn] 生词本基本释义清雅微妙,淡泊深远。成语接龙远虑深谋 谋听计行 行侠好义 义薄云天 天道好还 还年却老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求清的词语
熬清受淡 熬:忍受。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才高气清 才:才能;气:气质。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 澈底澄清 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澄清天下 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纠缠不清 纠结缠绕在一起,理不清楚 六根清净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穆如清风 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熬清守淡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弊绝风清 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冰清玉洁 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冰清玉润 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摧陷廓清 摧陷:摧毁;廓清:肃清。攻破敌阵,肃清残敌。比喻写文章打破陈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独清独醒 独自清白,独自觉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耳根清净 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肺石风清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风清月朗 风凉爽,月明亮。 风清弊绝 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风清月皎 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高节清风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海晏河清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河清海晏 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黄河水清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河清难俟 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激浊扬清 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坚壁清野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空室清野 在对敌斗争时,把家里的东西和田里的农产物藏起来,使敌人到来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上。 揽辔澄清 揽辔:拉住马缰。澄清:平治天下。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这件工作,把它做好 泾浊渭清 泾水浊,渭水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显而易见。 六根清静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两袖清风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眉清目秀 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明月清风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旁观者清 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清风两袖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清风峻节 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清官能断家务事 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清净无为 道家语。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清音幽韵 比喻文章造诣极深。 清心寡欲 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清规戒律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清汤寡水 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没有味道。 清风明月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清尘浊水 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清宫除道 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清新俊逸 清美新颖,不落俗套。 山清水秀 形容风景优美。 清夜扪心 清:清静;扪:按摸。指深夜不眠,进行反省。 水至清则无鱼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水清无鱼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俟河之清 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宿弊一清 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肃清了。 水木清华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跳到黄河洗不清 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四清六活 形容机灵干练。 天朗气清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笑比河清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牙白口清 比喻说话清楚。 扬清激浊 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一清如水 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一清二白 比喻清楚、明白。 源清流洁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月白风清 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正本清源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政简刑清 旧时形容法令简,社会风气好,犯罪的人少。常用作称道地方官政绩的话。 浊泾清渭 渭水清,泾水浊。比喻界限分明。 自命清高 命:认为。自以自为清高。 熬清守谈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傍观者清 傍:同“旁”。旁观者:在一旁观看的人。同一事物,在一旁观看的人比当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与“当局者迷”连用。亦作“旁观者清”。 闭壁清野 犹言坚壁清野。是作战时采取的一种策略。 冰洁玉清 比喻德行高洁。 冰洁渊清 犹冰清玉洁。 冰清水冷 指冷冷清清。 冰清玉粹 比喻德行高洁。 雏凤清声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炊鲜漉清 煮鱼滤酒。 词清讼简 词讼清简。谓狱讼稀少,政事清闲。 戴清履浊 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杜弊清源 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固壁清野 固壁,谓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谓转移人口、物资,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 河海清宴 见“河清海晏”。 河清海竭 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河清海宴 见“河清海晏”。 河清人寿 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寿”极言人之长寿。 河清三日 《易纬干凿度》卷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后因以“河清三日”为升平祥瑞的预兆。 河清社鸣 《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河清云庆 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黄尘清水 比喻变化迅速。 激扬清浊 见“激浊扬清”。 洁清自矢 谓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洁浊扬清 犹激浊扬清。 泾清渭浊 泾水清,渭水浊。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显而易见。 朗月清风 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 丽句清词 华丽清新的辞句。 丽句清辞 见“丽句清词”。 林下清风 同“林下风气”。 妙舞清歌 美妙的舞蹈,清越的歌声。 清词丽句 指清新美丽的词句。 清辞丽句 见“清词丽句”。 清辞丽曲 同“清词丽句”。 清都绛阙 见“清都紫微”。 清都紫府 见“清都紫微”。 清都紫微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清耳悦心 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清风高节 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清风劲节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清风朗月 见“清风明月”。 清风亮节 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清歌曼舞 清亮的歌声,柔美的舞蹈。 清歌妙舞 指清亮的歌声,美妙的舞蹈。 清锅冷灶 见“清灰冷灶”。 清灰冷火 见“清灰冷灶”。 清灰冷灶 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 清浑皁白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情由等。 清净寂灭 指道教的清净无为与佛家的涅盘寂灭之说。 清静无为 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清贫如洗 指穷得一无所有。 清平世界 太平世界。 清身洁己 谓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清水衙门 喻没有油水的机构或地方。 清天白日 大白天。 清微淡远 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清渭浊泾 《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古以为渭水清,泾水浊,后因称“清渭浊泾”。亦以喻两相比较,是非好坏分明。 清心少欲 谓保持心地清净,少生欲念。 清虚洞府 指月宫。 清莹秀澈 清洁光亮、秀丽澄澈。 清源正本 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清浊同流 清水和浊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恶混杂,好坏不分。 裘马清狂 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羁。 日丽风清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三清四白 谓非常清白。 神清骨秀 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 神清气朗 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神清气茂 谓心神清朗,资质秀美。 神清气爽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时清海宴 时世清平,四方安定。 水洁冰清 洁:洁白。清:清净。指像冰和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的品格高洁或文笔雅致。 水石清华 见“水木清华”。 天清日白 犹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渭浊泾清 泾水清,渭水浊。用以比喻事物和人品的差别。 行浊言清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雅人清致 见“雅人深致”。 言清行浊 言辞高洁,行为卑污。 扬清厉俗 发扬清操,激励世俗。 扬清抑浊 犹扬清激浊。 一路风清 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 一清二楚 十分清楚、明白。 饮泉清节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后遂以“饮泉清节”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玉洁冰清 像玉那样洁白,像冰那样清净。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 玉清冰洁 犹玉洁冰清。 玉润冰清 像玉一样润泽,像冰一样清纯。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源清流清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渊清玉絜 如渊之清,如玉之洁。比喻人品高尚。 月朗风清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宁静美好的月夜。 政清人和 政治清明,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正身清心 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濯污扬清 濯:洗。洗去污垢,激扬清澈。比喻扬善除恶。 嘴清舌白 谓话说得明确清楚。 天清气朗 〖解释〗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缠夹不清 〖解释〗缠夹:纠缠夹杂。杂七杂八搅在一起,弄不清楚。 风清月白 〖解释〗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风清月明 〖解释〗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简要清通 〖解释〗指处事简练扼要,明白通达。 宁可清贫,不作浊富 〖解释〗宁愿清白而遭受贫困,决不污浊而享受富贵。 清官难断家务事 〖解释〗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清君侧 〖解释〗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清廉正直 〖解释〗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清洌可鉴 〖解释〗洌:水清。鉴:照。清澈得可以照见人影。 清水无大鱼 〖解释〗指待人处事不能求全责备。 清闲自在 〖解释〗清静空闲,无拘无束。形容生活安闲舒适。 清一色 〖解释〗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跳进黄河洗不清 〖解释〗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跳在黄河洗不清 〖解释〗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冷冷清清 眉目不清 清仓查库 清清白白 清清楚楚 神志不清来自www.gyjslw.com
3. 清微淡远什么意思?百度一搜就是“清雅微妙,淡泊深...
清微淡远 清微淡远 【拼音】qīng wēi dàn yuǎn 【解释】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尽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 【用法】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清微淡远,一般指淡泊世情,性情平淡高雅的人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4. 韩愈是五千年来最怎样的人
韩愈是五千年来最怎样的人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裴度:昌黎韩愈,仆知之旧矣,其人信美材也。近或闻诸侪类云: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49] 白居易: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50] 皇甫湜:先生之武,蹈圣矩。基於其身,克後其所。居归丘轲,危解祸罗。具兮素兮,有腼何多。靡引而忘,天吝其施。垂升乃颓,群心孔哀。厥声赫赫,满华遍貊。年千世百,新在竹帛。我铭在碑,展我哀思。[51] 韩愈题跋全身像李翱: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 ,同时伦辈,惟柳仪曹宗元(柳宗元)、刘宾客梦得(刘禹锡)耳。刘禹锡:高山无穷,太华削成。人文无穷,夫子挺生。典训为徒,百家抗行。当时勍者,皆出其下。古人中求,为敌盖寡。贞元之中,帝鼓薰琴。奕奕金马,文章如林。君自幽谷,升於高岑。鸾凤一鸣,蜩螗革音。手持文柄,高视寰海。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馀年,声名塞天。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豪来侮,人虎我鼠。然诺洞开,人金我土。亲亲尚旧,宜其寿考。天人之学,可与论道。二者不至,至者其谁。岂天与人,好恶背驰。昔遇夫子,聪明勇奋。常操利刃,开我混沌。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持矛举楯,卒不能困。时惟子厚,窜言其间。赞词愉愉,固非颜颜。磅礴上下,羲农以还。会於有极,服之无言。[53] 赵德:昌黎公,圣人之徒欤!其文高出,与古之遗文不相上下。所履之道,则尧、舜、禹、汤、文(周文王)、武(周武王)、周(周公)、孔(孔子)、孟轲、扬雄所授受服行之实也。固已不杂其传,由佛及聃(老子)、庄(庄子)、杨之言,不得干其思,入其文也。以是光于今,大于后,金石焦铄,斯文灿然。德行道学文庶几乎古。[54] 裴敬:以文称者,若陈拾遗(陈子昂)、苏司业(苏源明)、元容州(元结)、萧苏曹、韩吏部之类。[55] 司空图: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大地之间,物状奇变,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56] 五代刘昫:①韩、李(李翱)二文公,于陵迟之末,遑遑仁义;有志于持世范,欲以人文化成,而道未果也。至若抑杨、墨,排释、老,虽于道未弘,亦端士之用心也。[57] ②天地经纶,无出斯文。愈、翱挥翰,语切典坟。[57] 两宋韩琦:韩愈唐之名士,天下望以为相,而竟不用,谈者至今眦为谤。[58] 欧阳修: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余尝与圣俞(梅尧臣)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59] 宋祁:①大历、正元间,美才辈出,擩哜道真,涵泳圣涯,于是韩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轧汉、周,唐之文完然为一王法,此其极也。[60] ②唐兴,承五代剖分,王政不纲,文弊质穷,崿俚混并。天下已定,治荒剔蠹,讨究儒术,以兴典宪,薰醲涵浸,殆百余年,其后文章稍稍可述。至贞元、元和间,愈遂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障堤末流,反刓以朴,刬伪以真。然愈之才,自视司马迁、扬雄,至班固以下不论也。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要之无牴牾圣人者。其道盖自比孟轲,以荀况、扬雄为未淳,宁不信然?至进谏陈谋,排难恤孤,矫拂媮末,皇皇于仁义,可谓笃道君子矣。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诸儒倚天下正议,助为怪神。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笑,跲而复奋,始若未之信,卒大显于时。昔孟轲拒杨、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余岁,拨衰反正,功与齐而力倍之,所以过况、雄为不少矣。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61] ③柳柳州(柳宗元)为文,或取前人陈语用之,不及韩吏部卓然不丐于古,而一出诸己。[62] 苏洵: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遑惑,而抑绝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63] 沈括:退之诗,押韵之文耳,里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64] 吕惠卿:吾谓诗人亦未有如退之者。[64] 苏轼:①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65] ②子美(杜甫)之诗,退之之文,鲁公(颜真卿)之书,皆集大成者也。[66] ③唐之古文,自韩愈始。[67] ④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68] 韩愈题跋画像苏辙:①昔者汉之贾谊,谈论俊美,止于诸侯相,而陈平之,实为三公;唐之韩愈,词气磊落,终于京兆尹,而裴度之伦,实在相府。夫陈平、裴度未免谓之不文,而韩愈、贾生亦常悲于不遇。[70] ②唐人诗当推韩、杜,韩诗豪,杜诗雄,然杜之雄亦可以兼韩之豪也。[71] 陈师道:①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66] ②黄诗、韩文,有意故有工,左、杜则无工矣。[66] ③退之以文为诗,子瞻(苏轼)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雷中庆)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66] 黄庭坚: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67] 秦观:钩庄(庄子)、列(列子)之微,挟苏(苏秦)、张(张仪)之辩,摭迁(司马迁)、固(班固)之实,猎屈(屈原)、宋(宋玉)之英,本之以《诗》、《书》,折之以孔氏,此成体之文,如韩愈之所作是也。盖前之作者多矣,而莫有备于愈;后之作者亦多矣,而无以加于愈,故曰:总而论之,未有如韩愈者也。[67] 蔡启:退之诗豪健雄放,自成一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72] 惠洪:予尝熟味退之诗,真出自然,其用事深密,高出老杜之上。[64] 葛立方:裴度平淮西,绝世之功也。韩愈《平淮西碑》,绝世之文也。非度之功不足以当愈之文,非愈之文不足以发度之功。胡仔:韩退之诗,山立霆碎,自成一法,然臂之樊候冠佩,微露粗疏。[73] 刘珙:此五君子(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踈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74] 张戒:韩退之诗,爱憎相半。爱者以为虽杜子美亦不及,不爱者以为退之于诗本无所得。…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诗文字画,大抵从胸臆中出。子美笃于忠义,深于经术,故其诗雄时正;李太白喜任侠,喜神仙,故其诗豪而逸;退之文章侍从,故其诗文有廊庙气。退之诗正可与太白为故,然二豪不并立,当屈退之第三。[71] 罗大经:韩、柳文多相似,…韩如美玉,柳如精金;韩如静女,柳如名姝;韩如德骥,柳如天马。欧似韩,苏似柳。欧公在汉东,于破筐中得韩文数册,读之始悟作文法。东坡虽迁海外,亦惟以陶、柳二集自随。各有所悟入,各有所酷嗜也。然韩、柳犹用奇字重字,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此又韩、柳所无也。[75] 敖陶孙:韩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76] 赵秉文:韩愈又以古文之浑浩溢而为诗,然后古今之变尽矣。[77] 刘黻:斯文久矣叹荆榛,一疏披忠彻紫宸。不忍中原沦左袵,甘寻南土作累臣。邹轲以后功何逊,鲁道于今脉尚新。宇宙欲昏星斗落,空山韩木亦悲春。陈普:杨墨蛇龙本一区,大颠便是恶溪鱼。退之也是无操守,一贬便陈封禅书。[78] 徐钧:排斥异端尊孔孟,推原人性胜荀杨。平生胆气尤奇伟,何止文章日月光。[79] 元明清陶宗仪:通六经百家学,作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表里。[80] 辛文房:公英伟间生,才名冠世,继道德之统,明列圣之心。独济狂澜,词彩灿烂,齐、梁绮艳,毫发都捐。有冠冕佩玉之气,宫商金石之音,为一代文宗,使颓纲复振,岂易言也哉固无辞足以赞述云。至若歌诗累百篇,而驱驾气势,若掀雷走电,撑决于天地之垠,词锋学浪,先有定价也。[81] 高棅:今观昌黎之博大而文,鼓吹六经,搜罗百氏,其诗聘驾气势,崭绝崛强,若掀雷决电,千夫万骑,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而莫能止者。[82] 王祎:考之唐宋,论文章则韩文公、欧阳文忠公(欧阳修),论政事则陆宣公(陆贽)、范文正公(范仲淹)而已。[83] 罗贯中:韩愈佛骨一表,忠谅有余,功齐孟子而力倍。然终不能移宪宗之惑者,盖不探其本,而直以事佛得祸为言也。岂不惜哉。[84] 王世贞:韩公于碑志之类最为雄奇,有气力,亦甚古,而间有未脱蹊径者,在欲求胜古而不能胜之,舍而就巳而未尽舍耳。奏疏爽切动人,然论事不及晁(晁错)、贾(贾谊),谈理不及衡(张衡)、向(刘向)。与人书最佳,多得子长(司马迁)遗意,而至于有所干请于人,则词漫而气亦屈。记序或浓或淡,在意合与不合之际,终亦不落节也。第所谓原者,仅一《原道》,而所谓辨者,仅一《讳辨》,其巳不作可也。盖公于六经之学甚浅,而于佛氏之书更卤莾,以故有所著释,不能皆迎刃也。而他弹射,亦不能多中的,谓之文士,则西京而下故当以牛耳归之。[85] 钟惺:唐文奇碎,而退之舂融,志在挽回。唐诗淹雅,而退之艰奥,意出脱。诗文出一手,彼此犹不相,真持世特识也。至其乐府,讽刺寄托,深婉忠厚,真正风雅。读《猗兰》、《拘幽》等篇可见。[86] 许学夷:①唐人之诗,皆由于悟入,得于造诣。若退之五七言古,虽奇险豪纵,快心露骨,实自才力强大得之,固不假悟入,亦不假造诣也。然详而论之,五言最工,而七言稍逊。②退之五七言古,字句奇险,皆有所本,然引用妥帖,殊无扭捏牵率之态。[87] 胡震亨:韩公挺负诗力,所少韵致,出处既掉运不灵,更以储才独富,故犯恶韵斗奇,不加栋择,遂致丛杂难观,得妙笔汰用,瑰宝自出。第以为类押韵之文者过。[88] 王夫之:穆宗在位四年耳,以君子,则裴度也、李绅也、韩愈也。[89] 叶燮:①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90] ②举韩愈之一篇一句,无处不可见其骨相棱嶒,俯视一切,进则不能容于朝,退又不肯独善于野,疾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③杜甫之诗,独冠今古。此外上下千余年,作者代有,惟韩愈、苏轼,其才力能与甫抗衡,鼎立为三。韩诗无一字犹人,如太华削成,不可攀跻。若俗儒论之,摘其杜撰,十且五六,辄摇唇鼓舌矣。钱良择:唐自李杜崛起,尽翻六朝窠臼,文章能事已尽,无可变化矣。昌黎生其后,乃尽废前人之法,而创为奇辟拙拗之语,遂开千古未有之面目。[91] 沈德潜:昌黎豪杰自命,欲以学间才力跨越李、杜之上,然恢张处多,变化处少,力有涂而巧不足也。独四言大篇,如《元和圣德》、《平淮西碑》之类,义山所谓句奇语重、点窜涂改者,虽司马长卿亦当敛手。[92] ②善使才音当留其不尽,昌黎诗不免好尽。要之,意归于正,规模宏阔,骨格整顿,原本雅颂,而不规规于风人也。品为大家,谁曰不宜?[93] 张鹏翮: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薛雪:韩昌黎学力正大,俯视群蒙;匡君之心,一饭不忘;救时之念,一刻不懈;惟是疾恶太严,进不获用,而爱才若渴,退不独善,尝谓直接孔孟薪传,信不诬也。[94] 乾隆帝: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其诗亦卓绝千古。论者常以文掩其诗,甚或谓于诗本无解处。夫唐人以诗名家者多,以文名家者少,谓韩文重于韩诗可也,直斥其诗为不工,则群儿之愚也。…然则唐诗如王孟一派,源出于《风》。而愈则本之《雅》、《颂》,以大畅厥辞者也。其生平论诗主李杜,而于治水之航,磨天之刃,慷慨追慕,诚欲效其震荡乾坤,陵暴万类,而后得尽吐其奇杰之气。其视清微淡远,雅咏温恭,殊不足以尽吾才,然偶一为之,余力亦足以相及。…今试取韩诗读之,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不减于李。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诚不减于杜。而风骨峻嶒,腕力矫变,得李杜之神而不其貌,则又拔奇于二子之外而自成一家。[95] 赵翼:①韩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惟李杜二公。顾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气横恣,各开生面,遂独有千古。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然奇险处亦自有得失。盖少陵才思所到,偶然得之;而昌黎则以此求胜,故时见斧凿痕迹。有心与无心,异也。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以奇险见长。恐昌黎亦不自知,后人平心读之自见。若徒以奇险求昌黎,转失之矣。[96] ②昌黎诗中律诗最少,五律尚有长篇及与同人唱和之作,七律则全集仅十二首,盖才力雄厚,惟古诗足以恣其驰骤。一束于格式声病,即难展其所长,故不肯多作。然五律中如《咏月》、《咏雪》诸诗,极体物之工,措词之雅;七律更无一不完善稳妥,与古诗之奇崛判若两手,则又极随物赋形、不拘一格之能事。[96] 马允刚:韩昌黎在唐之中叶,不屑趋时,独追踪李杜。今其诗五七言古,直逼少陵,余体亦皆硬笔屈盘,力大气雄,而用意一归于正,得雅颂之遗,有典诰之质,非同时柳子厚、刘梦得所能及,鼎足李杜,非过论也。[97] 陈沆:谓昌黎以文为诗者,此不知韩者也。谓昌黎无近文之诗者,此不知诗者也。...当知昌黎不特约六经以为文,亦直约风骚以成诗。[98] 方东树:①韩公当知其“如潮”处,非但义理层见叠出,其笔势涌出,读之拦不住,望之不可极,测之来去无端涯,不可穷,不可竭。当思其肠胃绕万象,精神驱五岳,奇崛战斗鬼神,而又无不文从字顺,各识其职,所谓“妥贴力排奡”也。[99] ②韩公诗,文体多,而造境造言,精神兀傲,气韵沈酣,笔势弛骤,波澜老成,意象旷达,句字奇警,独步千古,与元气侔。[99] ③韩公笔力强,造语奇,取境阔,蓄势远,用法变化而深严,横跨古今,奄有百家,但间有长语漫势,伤多成习气。[99] ④韩诗无一句犹人,又恢张处多,顿挫处多。韩诗虽纵横变化不逮李杜,而规摩堂庑,弥见阔大。[99] 近现代曾国藩: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刘熙载:①诗文一源。昌黎诗有正有奇,正者所谓“约六经之旨而成文”,奇者即所谓“时有感激怨怼奇怪之辞”。[100] ②昌黎诗陈言务去,故有倚天拔地之意。[100] ③昌黎七古出于《招隐士》,当于意思刻画、音节遒劲处求之。使第谓出于《桕梁》,犹未之尽。[100] ④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然此但宜施之古体,若用之近体则不受矣。是以言各有当也。[100] 施补华:①退之五古,横空硬语,妥帖排奡,开张处过于少陵,而变化不及。中唐以后,渐近薄弱,得退之而中兴。[101] ②韩孟联句,字字生造,为古来所未有,学者不可不穷其变。[101] ③七古盛唐以后,继少陵而霸者,唯有韩公。韩公七古,殊有雄强奇杰之气,微嫌少变化耳。[101] ④少陵七古,多用对偶;退之七古,多用单行。退之笔力雄劲,单行亦不嫌弱,终觉钤刺处太少。[101] ⑤少陵七古,间用比兴;退之则纯是赋。张竹樵:昌黎诗笔恢张时不遗贾岛、孟郊,故人皆山斗仰之。丁仪:其诗格律严密,精于古韵。全集所载,《琴操》最佳。古诗硬语盘空,奇崛可喜,唯以才气自雄,排阖过甚,转觉为累,又善押强韵,故时伤于粗险。诗至汉魏以降,文叙事,或取一端,以简为资,颇不尚奇。及盛唐诸人开拓意境,始为铺张,然亦略工点缀,未以此为能事也。至愈而务其极,虚实互用,类以文法为诗,反复驰骋,以多为胜,篇什过长,辞旨繁冗,或失之粗率。其律诗典雅,则仍大历之旧,较之古诗,而目全非矣。绝句以五言为胜,七言质实,故少风致,综其敝则务在必胜,故时有过火语。令人莫耐。《潼关》之作,格尤凡下。赵宋诗人,每宗师之,取法乎中,则斯下矣。宋育仁:其源出于陆士衡,而隳其体貌。盘空硬语,抉奥险词,雅音璆然,独造雄占。郊、岛、卢同,相与并作。五言长篇,嫌见排比之迹耳。毛;泽;东认为,文学作品,包括诗,不要把话说尽了,而韩愈的文章和诗就是把话讲完了。潘向黎: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30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