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传媒短视频

履霜之戒的意思是啥

2025年07月14日麻豆视传媒短视频7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履霜之戒”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对于履的成语有哪些、谁帮我翻译信陵君救赵论这段文言文、戒什么/什么四个字的成语、履霜曲是什么?、履霜是什么意思、带履的成语有???、带履的成语有哪些戒字结尾的成语履成语疯狂猜成语答案图“履霜坚冰至”什么意思?带有履的成语履霜是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履霜之戒”的词条资料
2:对于履的成语有哪些
3:谁帮我翻译信陵君救赵论这段文言文
4:戒什么/什么四个字的成语
5:履霜曲是什么?
6:履霜是什么意思
7:带履的成语有???
8:带履的成语有哪些

9:戒字结尾的成语

10:履成语疯狂猜成语答案图

11:“履霜坚冰至”什么意思?

12:带有履的成语

13:履霜是什么意思

成语“履霜之戒”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lǚ shuāng zhī jiè
成语简拼:LSZJ
成语注音:ㄌㄩˇ ㄕㄨㄤ ㄓ ㄐ一ㄝ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出处:清 何琇《樵香小记》:“乱臣既得兵权,遂肇弑逆,圣人用示履霜之戒。” 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成语用法:履霜之戒偏正式;作宾语;指灾祸将临当知所以戒慎。
成语造句:清·厉鹗《东城杂记·庾园》:“虽殊坠天之忧,敢忘履霜之戒?”

成语“履霜之戒”的扩展资料

1. 对于履的成语有哪些
步履艰难、
如履平地、
步履维艰、
削足适履、
西装革履、
如履薄冰、
曝骨履肠、
临深履薄、
屣履造门、
遗簪败履、
跋履山川、
戴玄履黄、
冠袍带履、
轻裘朱履、
履霜之戒、
剑履上殿、
郑公听履、
步履如飞、
衣弊履穿、
不衫不履、
以剑补履、
履舄交错、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履盈蹈满、
杖履相从、
涉艰履危、
葛屦履霜、
杖履纵横、
履险如夷摘自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2. 谁帮我翻译信陵君救赵论这段文言文
译文
评论者拿盗窃兵符一事做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凭这一点还够不上拿来责罪于信陵君的。那强劲的秦国 暴虐到极点了,如今把其所有的兵力来压于赵国 ,赵国肯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亡了,那么魏国将要步其后尘;赵国与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魏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就得步其后尘了。天下的形势,再没有岌岌可危到像当时一样的了。因此,救赵国,也就是用以救魏国;救这一个国家,也就是用以救六个国家啊。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脱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那么信陵君真的没有罪过吗?回答是:这话又不对了。我所责备的,是信陵君的心啊!
信陵君不过是一个王室公子罢了 ,魏国自有其君王的嘛。赵国不请求于魏王,而不断地恳切求救于信陵君,这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呢。平原君用亲戚情分来激将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为了亲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赵,这说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亲戚,不知道还有个君王。他的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才如此;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即使撤销了魏国的屏障,撤销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必然不会去救他的。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亲戚,纵然赵国亡了,信陵君也必然不会救他的。这就是说赵王及其国家的轻重,不能比得上一个平原公子;而且魏国的军备原是依靠它来巩固自己的国家的,如今却拿来供信陵君的一个亲戚使用了。幸而战胜了,还算是可以的;如果不幸而战不胜,做了秦国的俘虏,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来的国家命运来殉葬于自己的亲戚。如果这样,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来回答魏王呢?!
盗窃兵符的计谋,那是出自侯生,而由如姬来完成的。侯生教魏公子来盗窃兵符,如姬在魏王卧室里替魏公子盗窃兵符,是这两个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我认为信陵君如果为自己打算,不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以激发、上谏魏王,如果不听,就用他本人的想为赵国而牺牲于秦国军中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就必然会醒悟了。侯生为信陵君打算,不如朝见魏王来劝说他救赵,如果不听,就以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心愿,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如姬既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乘魏王的空闲时,日日夜夜劝他救赵,如果不听从,就用想为公子而死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这样做,就使信陵君不辜负魏国,也不辜负赵国;侯生等二人不辜负魏王,也不辜负信陵君。为什么不提出这种计划呢?信陵君只知道有做为亲戚的赵国,不知道有魏王;里边则有宠幸的侍妾,外边则有邻国,低贱者则有像夷门监侯生等乡野之人,又是都只知道有个魏公子,却不知道还有位君王。这就是魏国仅仅有一个孤立的君王罢了。
啊!自从世运衰败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违背公益而甘心死于私党的行为,却忘掉了守节义而奉公的道理。于是就形成只有重要的宰相而没有具有威的君王,只有私仇而没有义愤的局面。例如秦国人只知道有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贫贱时的老朋友,而不知道有赵王。这乃是君王好像旗子一样地被人把持着已经很久很久了。由此说来,信陵君的罪过,原不在于兵符的盗窃与否,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还是可以的;若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亲戚,纵然请求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过的。
虽是如此,魏王也不得以为是没有罪过的。兵符既藏在卧室之内,信陵君怎么能盗窃了呢?信陵君不害怕魏王,而居然直接请托如姬,这是他平日已看到魏王的疏忽了。如姬不害怕魏王,而敢于盗窃兵符,这是她素来仗恃着魏王的宠爱。木头枯朽了,然后蛀虫就生出来了。古代的君王手握重,而宫廷内外没有敢不肃敬的,那么信陵君怎能建立私交于赵国呢?赵国怎能私下求救于信陵君呢?如姬怎能承受信陵君的恩惠呢?信陵君怎能施卖恩德于如姬呢?《周易》的所谓“履霜,坚冰至”(踩着路上的寒霜,就意味着坚固的冰块将要出现了)的逐渐形成的道理,难道说“一朝一夕”就会突然发生的吗?由此说来,不只是众人不知道有魏王,连魏王也自以为是个被把持着的旗子呢。
因此,信陵君可以做为人臣结党营私的鉴戒,魏王可以做为人君失的鉴戒。从《春秋》的书写“葬原仲”和“翚帅师”的笔法来看,哦,圣人考虑得是多么深远啊!
原文如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3. 戒什么/什么四个字的成语
戒字的四字成语

戒骄戒躁、
戒备森严、
引以为戒、
在色之戒、
持满戒盈、
履霜之戒、
屡戒不悛、
垂堂之戒、
覆车之戒、
清规戒律、
覆舟之戒、
恃直不戒、
谆谆告戒、
君子叁戒、
止足之戒、
复车之戒、
前覆后戒内容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4. 履霜曲是什么?
  寂寞履霜曲伤心范仲淹
  --------------------------------------------------------------------------------
  http://www.hnby.com.cn 河南日报农村 04 人文地理 2006年11月07日
  秋季多雨的天气让人感到惆怅,都市的喧哗浮躁总叫人有点忧郁。于是想到外走走,去寻觅秋天的滋味。踏青是春天的盛事,踩一路清凉的秋风,轻步乡间田野,虽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想来也是别有意趣。
  洛阳伊川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城郊白虎山有“二程”(程颢、程颐)墓园,城南平等乡有邵雍邵夫子坟。开五代纷争的朱温、唐代叁朝宰相姚崇、北宋诗人贾岛等诸多人物,都选伊川作最后的归宿地。而“北宋第一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范仲淹也葬于此。
  范仲淹墓位于伊川彭婆镇许营村北,距古都洛阳20公里。拜谒范园,正值秋庄稼长得正旺时,连绵的玉米地一望无边。墓园坐北朝南,背靠绵绵万安山,前临潺潺曲河水,松柏密密匝匝,而墓地气聚风藏。当地农人说:“大山勾了头,不出王位就封侯!”此言不虚,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后来果真做了宰相。
  范园占地面积约50亩,园前沟壑蜿蜒山后,门前山坡有主人公的全身像。进山门有坊,石柱刻联为:“嵩小青山高道德,涧缠碧水洁濒蘩。”公元1031年,范仲淹的母亲首葬于此,20年后,范仲淹病故在赴任徐州的路上,其孤护帏帐还洛,其后子孙先后袱葬。墓葬排列顺序多为父后子前孙更前,而范墓则较为独特,仲淹墓排在最前,长子纯佑紧随,次子、孙辈远远在后,母亲居中间,俗称之“扯儿背孙”。
  墓茔不很大,西侧有“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公神道碑铭并序”,碑额“褒贤之碑”为宋仁宗亲篆,碑文由宋代文豪欧阳修撰写,北宋着名书家王洙书丹的石碑字迹凭目力已难以辨认。荒凉的墓园静悄悄的,杂草疯长,听不见鸟鸣,只有秋虫长吟短吁,诉说着逝水年华旧事。
  范家世居苏州吴县,范墓何以选址在此?据《宋名臣言行录》载:“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直到考中进士,范仲淹就内容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5. 履霜是什么意思
出处:出自《易经·坤》,原文为: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读音:濒ǚ蝉丑耻ā苍驳古文引用:(1)踩踏霜地。《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晋潘岳《寡妇赋》:“自仲秋而在疚兮,逾履霜以践冰。”(2)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比喻或昭示,事态发展将有产生严重后果的可能。《后汉书.酷吏传.周纡》:“夫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履霜有渐,可不惩革?”《新唐书.高宗纪》:“高宗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郑藻如《&濒迟;盛世危言&驳迟;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3)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郑玄注:“为感时念亲也。”宋苏轼《元佑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讵胜凄怆之意。”(4)指《履霜操》。宋梅尧臣《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我怀炳炳何日忘,半夜揽琴弹《履霜》。”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来自公益成语: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6. 带履的成语有???
以冠补履 履薄临深 戴天履地 冠上履下 步履蹒跚 步履维艰 不衫不履 冠履倒易 冠履倒置 戴圆履方 分香卖履 冠袍带履 履霜坚冰 临深履薄 履舄交错 履穿踵决 履霜之戒 履险如夷 卖履分香 如履薄冰 席丰履厚 削足适履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7. 带履的成语有哪些
包含“履”的成语共有100个
安常履顺
跋履山川
包元履德
不衫不履
步履安详
步履艰难
步履蹒跚
步履如飞
步履维艰
步雪履穿
操履无玷
承星履草
戴清履浊
戴霜履冰
戴天履地
戴玄履黄
戴圆履方
蹈仁履义
登锋履刃
登高履危
分香卖履
葛屦履霜
孤履危行
冠履倒易
冠履倒置
冠袍带履
冠上履下
含霜履雪
黄冠草履
监市履猯
监市履狶
监市履豨
剑及履及
践冰履炭
截趾适履
进退履绳
据义履方
临深履冰
临深履薄
临深履尾
临危履冰
履薄临深
履常蹈故
履穿踵决
履机乘变
履仁蹈义
履霜坚冰
履霜之戒
履霜知冰
履丝曳缟
履汤蹈火
履舄交错
履险蹈难
履险蹈危
履险犯难
履险如夷
履险若夷
履信思顺
履盈蹈满
履足差肩
卖履分香
鸣玉曳履
目所履历
纳履决踵
纳履踵决
曝骨履肠
如履薄冰
如履春冰
如履平地
如履如临
叁千珠履
西装革履
席丰履厚
席履丰厚
屣履造门
削足适履
行不履危
衣敝履空
衣弊履穿
遗簪败履
遗簪弊履
遗簪堕履
遗簪坠履
以冠补履
以剑补履
刖趾适履
刖足适履
章甫荐履
杖履相从
杖履纵横
整冠纳履
正冠纳履
郑人买履
郑人实履
珠履叁千
足不履影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贵冠履轻头足
履虽新不为冠摘自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8. 戒字结尾的成语
劝善戒恶 绳一戒百 垂堂之戒 丁宁告戒 丰屋之戒 覆车之戒 覆舟之戒 后车之戒 君子三戒 累诫不戒 履霜之戒 前覆后戒 日夜警戒 恃直不戒 小惩大戒 引为鉴戒 引以为戒 在色之戒 止足之戒 谆谆告戒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前车覆,后车戒 前车已覆www.gyjslw.com
9. 履成语疯狂猜成语答案图
步履艰难、
如履平地、
削足适履、
步履维艰、
西装革履、
如履薄冰、
戴玄履黄、
遗簪败履、
郑公听履、
履机乘变、
轻裘朱履、
屣履造门、
操履无玷、
曝骨履肠、
涉艰履危、
履盈蹈满、
章甫荐履、
冠上履下、
叁千珠履、
衣弊履穿、
据义履方、
临深履薄、
衣敝履空、
剑履上殿、
履穿踵决、
履霜之戒、
冠袍带履、
履险如夷、
步履安详、
鸣玉曳履
杖履相从、
珠履叁千、
冠履倒易、
跋履山川、
黄冠草履、
蒙袂辑履、
履舄交错、
步履蹒跚、
葛屦履霜、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履信思顺、
戴高履厚、
行不履危、
登锋履刃、
分香卖履、
戴圆履方、
以剑补履、
不衫不履、
足履实地、
杖履纵横、
步雪履穿、
戴清履浊、
戴天履地、
戴霜履冰、
步履如飞、
履足差肩、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剑及履及、
孤履危行、
席丰履厚来自公益成语: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10. “履霜坚冰至”什么意思?
脚踏在初秋的轻霜上,预示着寒冷的冬天就要到来了语出自《易?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说文解字》:“履,足所依也。”指鞋,引申为践踏、踩。“霜”为秋霜,阴气始凝。“坚冰”,坚硬厚实的结冰,以喻寒冬。“至”,将至、来到。
来自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11. 带有履的成语
成语和解释 1安常履顺 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 2步履维艰 步履:行动;维:文言助词,无实义;艰:困难。指行走十分困难,行动很不方便 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4截趾适履 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5不衫不履 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6步履蹒跚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7戴天履地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8戴圆履方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9分香卖履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10冠履倒置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11贵冠履轻头足 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12冠袍带履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13冠上履下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14冠履倒易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15履霜坚冰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16履霜之戒 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17履舄交错 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18履薄临深 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19履险如夷 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20临深履薄 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21卖履分香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22如履薄冰 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23席丰履厚 席:席子;指坐具;丰:多;履:鞋子,指踩在脚下的东西;厚: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 24削足适履 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25以冠补履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26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27杖履纵横 〖解释〗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28跋履山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29步雪履穿 形容人穷困潦倒。 30承星履草 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31戴清履浊 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32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33戴玄履黄 犹戴天履地。 34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35葛屦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36孤履危行 谓行为孤高独特。 37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洁。 38黄冠草履 见“黄冠草服”。 39剑及履及 见“剑及屦及”。 40进退履绳 见“进退中绳”。 41据义履方 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42履穿踵决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43履机乘变 犹随机应变。 44履仁蹈义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45履霜知冰 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46履丝曳缟 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 47履汤蹈火 身入汤火。喻处苦难之境。 48履险蹈危 谓经历危险。 49履险若夷 见“履险如夷”。 50履信思顺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51履盈蹈满 谓荣显至极。 52履足差肩 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53鸣玉曳履 佩玉饰曳丝履。谓获高官厚禄。 54纳履踵决 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55曝骨履肠 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56如履平地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57如履如临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58席履丰厚 见“席丰履厚”。 59行不履危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60刖趾适履 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61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62杖履相从 指追随左右。 63正冠纳履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64整冠纳履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以“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65郑人实履 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足不履影 比喻循规蹈矩。 66登锋履刃 〖解释〗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67登高履危 〖解释〗比喻诚惶诚恐。 68监市履狶 〖解释〗比喻善于体察事物。 69截趾适履 〖解释〗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70西装革履 〖解释〗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www.gyjslw.com
12. 履霜是什么意思
踩踏霜地。比喻由眼下迹象而警戒未来履霜本义是上面的解释,但是从你的补充问题来看你问的是履霜曲。所谓履霜曲,是朝鲜高丽时期的民间诗歌的一曲,又名俗谣。在形式上是分节长歌,音律整齐,有一定的曲调,其他还有《青山别曲》、《西京别曲》、《离去》、《思母曲》、《满殿春》、《双花店》,大多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主题,描写感情的真挚、离别的悲哀、两地的相思,也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封建社会妇女受压抑的心情,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生活气息。这些作品长期在民间流传,都是无名氏所作。至1444年有了民族文字,才被记录下来,载于《乐学轨范》和《乐章歌辞》等书中。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30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