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退”字的成语「身退功成」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身退功成”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功成身退啥意思?、功成身退 敬人敬己讲的是什么?、外国人功成身退的例子、一个人退休了扛着鱼杆去钓鱼,身后有辆车,车上有个功字猜成语、功成身退”什么意思、中国文人心中的江湖,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等
目录索引:
1:成语“身退功成”的词条资料
2:功成身退啥意思?
3:功成身退 敬人敬己讲的是什么?
4:外国人功成身退的例子
5:一个人退休了扛着鱼杆去钓鱼,身后有辆车,车上有个功字猜成语
6:功成身退”什么意思
7:中国文人心中的江湖,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成语“身退功成”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STGC
成语注音:ㄕㄣ ㄊㄨㄟˋ ㄍㄨㄥ ㄔㄥ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功成身退
成语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内容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成语解释:谓功业成就,退隐家园。
成语用法:身退功成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人生则陷身,身退功成,遂结婴,尚未可,何况空废弃。”
英文翻译:retire after having something done successfully
成语“身退功成”的扩展资料
1. 功成身退啥意思?功成身退拼音:gōng chéng shēn tuì解释:身:自身,自己。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功成身退 敬人敬己讲的是什么?
【人生智慧】中国古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像我这样年届耄耋的老朽,当然已是“旧人”。我们可以说是已经交了棒,看你们年轻人奋勇向前了。
——季羡林《人生沉思录》
【精品解读】生命与事业的交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社会现象。生命的交接表现在人生观的传承上。事业的交接表现在同路人的不懈努力上,这种同路人可以是几代人,甚至是几个朝代的人。
季老在传承方面吐露出来的心情,更是充满一种高山仰止的境界。他说:“我们虽无棒在手,也绝不会停下不走,‘坐以待毙’;我们仍然要焚膏继晷,献上自己的余力,跟中青年人同心协力,把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好。”
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心胸啊,对事业的爱,又是那样的炽热。
这样的情结,在大科学家牛顿的身上也曾经历过: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天文学家伽利略以及他的着作《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开普勒的叁定律等,都是帮助牛顿攀登高峰的阶梯。
成功者的道路可能各有不同,但他们广学博识的进取精神则完全一样。着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德行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在德国留学期间,他的老师们的举手投足都让他受益匪浅。
季羡林说:在德国老师中同我关系最密切的当然是我的Doktor Vater(博士父亲)瓦尔德施米特教授。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非常年轻。他的年龄确实不算太大,同我见面时,大概还不到40岁吧。他穿一身厚厚的西装,面孔是孩子似的面孔。我个人认为,他待人还是彬彬有礼的。德国教授多半都有点教授架子,这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来听说,在我以后的他的学生们都认为他很严厉。据说有一位女士把自己的博士论文递给他,他翻看了一会儿,一下子把论文摔到地下,忿怒地说道:“Das ist aber alles Mist!(这全是垃圾,全是胡说八道!)”让这位小姐从此耿耿于怀,最终离开了哥廷根。
季羡林说,对他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有两个老师,德国是瓦尔德施米特,中国是陈寅恪。季羡林以为:人世间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
他真诚而充满关爱的直言:你们青年人感觉锐敏,英气蓬勃,首先应该认识这个真理。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必须从这里开始。换句话说就是,要认清自己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漫漫长河中的地位。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这就是你们青年人的责任。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做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徒托空谈,无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明白易懂,用不着解释。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二是要惜寸阴。朱子心目中的“学”,同我们的当然不会完全一样。这个道理也用不着多加解释,只要心里明白就行。至于爱惜光阴,更是易懂。然而真正能实行者,却不多见。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
显然,这是已把自己视为“旧人”的季老,在把接力棒交给新人时的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嘱托。具有典型的东方人情味。
而在西方,功成身退划得最圆满的句号,当出自美国总统华盛顿之手。也许,按照“常理”,这位被称为建国之父、功成名就的华盛顿理所应当的应该成为这个新生国家的皇帝或国王。但民主思想根深蒂固的华盛顿偏偏打破了这个“常理”,在胜利之后交出了令许多人垂涎欲滴的力!
1783年12月23日,对于硝烟尚未散尽的美国人来说,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大陆会议在安纳波利斯举行了一个隆重而朴素仪式:美国独立战争之父、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将在这里交出委任状,并辞去他的所有公职。在此之前,华盛顿遣散了他的部,并发表了动人的告别演说:“你们在部队中曾是不屈不挠和百战百胜的战士;在社会上,也将不愧为道德高尚和有用的公民……在抱有这样一些愿望和得到这些恩惠的情况下,你们的总司令就要退役了。分离的帘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站在会议大厅里的华盛顿对国会议员们则这样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庄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议会议长代表所有美国人民感谢这位总司令:“你在这块新的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并没有随着你的军职一齐消失,它将激励子孙后代”。
在交出指挥的第二天上午,华盛顿就离开了安纳波利斯,回到了弗农山庄。在自己的葡萄架和无花果树下过起了一种心满意足的乡绅生活。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华盛顿说:“戏终于演完了。我不再担任公职,感到如释重负。我希望在自己的晚年躬行于为善良的人们做事和致力于品德的修养。”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改变了一个民族命运的人,当他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后,他换了一种心态,选择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给世人人留下久久不忘的回思。
而我们的人生之“戏”显然是刚刚拉开帷幕……
【入世指南】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留给后人许多精华的东西,但同样也留下一些糟粕。官本位就是封建社会留给某些当代中国人的糟粕之一。虽然封建社会里口头上提倡的是当官要为民做主,做官就做百姓的父母官。然而更多的时候当官意味着你登上了社会中更高的阶层,就如中世纪的人有了爵位。你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有了身份和地位,也就是说当官做了老爷。
中外的老百姓其实是很怕官的,这表现在一些细小的行为习惯中。古代当官的如果出行,老百姓要退避叁舍,民被官召见,见面不仅磕头跪拜,而且往往还要用:小人,草民,贱民等自称来贬低自己,老百姓为什么怕当官的呢,因为当官就意味着有,这在“坏官”手里,随随便便就可以取走你的财物,甚至还可以伤了你的性命。历朝历代,官都是皇帝授的。如果幸运碰到一个聪明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官自然也就有可能为老百姓多做几件好事,如果情况相反,官就会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老百姓过不下去了,就揭竿而起打倒这个皇帝,换另一个皇帝。历朝历代的更替都是如此。
要想改变官本位思想需从治理官员手中力开始,只有让官力来自于老百姓的授,并在行使力时受老百姓监督约束,为官者才真正达到为人民服务这个层次。官老爷称呼在人心中才会逐渐的消散。但这恐怕很难做到!我们不如先从抛弃旧思想开始。
旧思想是针对旧人的旧观念而言。作为新人,当代人应当用新思想不停地洗刷这些陈旧的东西。尤其是80后、90后的人,天下大任将落于、或已经落在你们肩上。不管你是仕途春风得意,还是潇洒远离红尘之外,新思想必定由你们来传承,对那些比你们更新的人而言,你们的言与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下一棒,毕竟是从你们手里递出去……
◆旧与新季老是儒家思想的研究者,传承者,他一定读过这类文章。
“青出于蓝胜于蓝”。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可以用于制做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木蓝等。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但比水更冷。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由于荀子这几句话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为后人所常用,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旧与新之间,有继承关系,又以扬弃为区分。
扬弃陈腐的部分,就会有新鲜的东西补充进来。
我们每天面对的电脑页面如果长时间不刷新,不变变风格,新貌就会变旧颜。
◆起与落潮起潮落,原指海水涨潮落潮,后引申或形容为人生命运起伏不定,不平稳等之意。
从自然现象本身而言,起和落总是按一定规律循环往复。当月亮离地球近,海水被吸附向月亮时,海平面有所提高,就会潮落。当月亮离地球远,海水失去月亮的引力,海平面下降,就会潮起。潮起潮落是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引力作用。
而命运也亦如此,潮起时,一路向前,欢欢乐乐,浪花拍岸,所向披靡;而落潮时,一退再退,悄无声息……
命运的涨潮落潮似乎少规律,有时候时间很短,有时候特别漫长,它受乌云的影响,当阳光被遮挡时,拍岸的潮水就会倒流……
有人说乌云遮不住太阳,事实上,乌云是可以遮挡阳光的,准确地说是不能永远。所以,当人们无力驱散乌云的时候,才就会盼望光明到来的那天。内容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3. 外国人功成身退的例子
◎华盛顿,功成身退的建国之父 也许,按照“常理”,功成名就的华盛顿理所应当的应该成为这个新生国家的皇帝或国王。但民主思想根深蒂固的华盛顿偏偏打破了这个“常理”,在胜利之后交出了令多少人垂涎欲滴的力! 1783年12月23日,对于硝烟尚未散尽的美国人来说,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大陆会议在安纳波利斯举行了一个隆重而朴素仪式:美国独立战争之父、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将在这里交出委任状,并辞去他的所有公职。在此之前,华盛顿遣散了他的部,并发表了动人的告别演说:“你们在部队中曾是不屈不挠和百战百胜的战士;在社会上,也将不愧为道德高尚和有用的公民……在抱有这样一些愿望和得到这些恩惠的情况下,你们的总司令就要退役了。分离的帘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站在会议大厅里,华盛顿对议员们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庄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而议会议长也代表所有美国人民感谢这位总司令:“你在这块新的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并没有随着你的军职一齐消失,它将激励子孙后代”。当华盛顿,这个为美国人民赢得战争和宝贵的自由不仅变卖了家产,且因劳累过度早生华发、眼睛几乎失明的老将军发表讲话时,在场的每个人眼里都饱含着泪水。整个仪式进行得简约平实,一如华盛顿的为人。虽然整个仪式前后只有几分钟,但这个简短的仪式足以使在场的每个人感动不已。 在交出指挥的第二天上午,华盛顿就离开了安纳波利斯,回到了弗农山庄。在自己的葡萄架和无花果树下过起了一种心满意足的乡绅生活。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华盛顿说:“戏终于演完了。我不再担任公职,感到如释重负。我希望在自己的晚年躬行于为善良的人们做事和致力于品德的修养。”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4. 一个人退休了扛着鱼杆去钓鱼,身后有辆车,车上有个功字猜成语
从这个字面上来看,应该是。功成身退来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5. 功成身退”什么意思
解 释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 历史中有王导,范蠡:“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都是这方面的典范.现实中作到功成身退只需就一个不要贪恋不要多想不要贪图就可以了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中国文人心中的江湖,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我曾经讲过历史意义上的江湖,那个江湖是一种具体明了的社会存在方式,是一个能够上达庙堂,下抵乡村的“中介”社会。但是在真实的“江湖”之外,亦存在着一个由历代文人所撰写出的具有英雄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意义上的“江湖”,这个江湖可以是少年剑客鲜衣怒马驰骋人间,也可以是失意文人寄情山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乌托邦世界。总而言之,千古文人江湖梦,文学笔下的“江湖”别有一番滋味。
“江湖”二字包含了多少中国文人的许多想象
一、少年鲜衣怒马闯江湖
无论是自唐代以来的“唐传奇”还是明清一直到金庸时代的武侠小说,甚至是今日的许多网络文学小说,都以“江湖”为故事创作的大舞台和大背景,而故事情节也无外乎是少年复仇记或者少年闯荡江湖遇着名师之后被传授最强武功,之后或是武林争夺宝典或是争夺武林盟主之位,而主人公则是凭借着高强的武功脱颖而出最终爱情事业双丰收。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武侠小说的故事,而“武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江湖”的别称,主角闯荡世界总归要有个活动的舞台,而“江湖”就成了这个舞台最好的代名词。既然“江湖”与侠客两者的关系在人们的心中早已连为一体,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武侠与江湖非得连在一起不可呢?
影视剧中的“郭靖”形象,郭靖为侠客的典型代表
其实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便开始为游侠立传,但是直到唐代,“江湖”才成为侠客活动的主要空间,就这一点来说唐传奇的作者有着开创之功,而这种创作方式也被后人所使用至今。既然游侠因其独来独往的气质而被人们所推崇,那么就必然得有一个可供其来无影去无踪的场所,这个场所必定是与“庙堂”和俗世所有区别的,得带有一些神秘色彩。 这样若隐若现的带有强烈朦胧色彩的“江湖”才能配得上侠客的气质,而中国的江湖世界也就由此产生了。
《史记·游侠列传》中撰写的着名侠客郭解剧照
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到宋代乃至明清时期的江湖已经不再像唐传奇中的那样“浪漫神秘”,而是出现了诸如“蒙汗药”、“人血馒头”等诸多暴力和血腥气,但是“江湖”二字已经与侠客密不可分了。就像我们小时候所看的着名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一样,无论是郭芙蓉在第一集中与其随从以“雌雄双侠”的名头闯荡世间,亦或是其妹妹郭蔷薇因痴迷于“江湖”而在同福客栈中对每个人追问“江湖”是什么,似乎侠客不与“江湖”联系起来就总是缺少了一丝丝味道,而这些许的差别却可能使得整个武侠小说索然无味,不再被人们所喜爱。
风靡全国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
二、千古文人江湖梦
谈及这一点,我想各位的脑海中可以立刻浮现出一句千古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一点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文人对“江湖”的浪漫想象。自古文人多失意,像苏轼、欧阳修、范仲淹、韩愈等多有因政治斗争或其他原因而遭到贬谪的经历。这种离开力中枢体系的行为大多是被迫的同时也是无奈的,固然也有主动离开官场的“隐士”,但无论是主动亦或被动,他们远离朝堂之后就能够真正的放下一切远离是非吗?这当然不可能。由此范仲淹才会发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叹,而范蠡在功成之后与西施泛舟于“江湖”之上,这里的江湖虽然亦带有地理空间的相对原初的含义,但是此“江湖”所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朝堂与江湖的二元体制却十分明显。
范仲淹登岳阳楼而着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江湖在文人心中的最高境界则是“桃花源”,在这样一个阡陌交通和鸡犬相闻以及人不知秦汉的至高级“江湖”中,包含了文人对于远古叁代圣人治天下的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江湖是桃花源同时也是乌托邦,是文人在面对丑恶现实之后所希望建立的美好世界。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何尝不是江湖的最高级形态
叁、“隐士”与江湖
隐士的存在方式既不同于快意恩仇的侠客,又不同于寄情朝堂的文人,隐士居于江湖是可以说是主动的,《周易》有言:“天地闭,贤人隐”,这句话可以很好的体现出隐士的心理世界。侠客和隐士在归隐江湖这一点上是相同的,都是自觉在俗世不可能有所作为而选择主动归隐,但与身怀绝技的侠客相比,隐士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其归隐江湖是其对主流世界的对抗,既能够保持“初心”同时还能恶心一把当政者,使他们不得不做出贤明的姿态来“礼贤下士”以收揽人心。隐士归隐的“江湖”是宁静的,它可以是山间竹林也可以是城中闹市,正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隐士的江湖既是他们身体寄托之处,又是他们心灵的最终归宿,这与失意文人是不同的。失意文人虽然暂时被迫的离开朝堂而进入“江湖”,但他们心灵最终的归落处却依旧是朝堂。
张良便在建国后功成身退,退隐江湖
我相信但凡是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会对江湖有着无比丰富的憧憬和向往,那是杨过、郭靖们闯天下的地方,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舞台,也是他们最终的归宿。而范仲淹的千古名句亦使后来上学的我们对朝堂和江湖的关系产生了更多的了解,但无论是主动亦或被动,无论是隐士、侠客亦或是失意文人,他们都将原本仅指代地理空间的“江湖”赋予了丰富的人文色彩与浪漫想象,构成了中华古典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来自飞飞飞.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3140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