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成语「篆刻虫雕」
成语“篆刻虫雕”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zhuàn kè chóng diāo成语简拼:ZKCD
成语注音:ㄓㄨㄢˋ ㄎㄜˋ ㄔㄨㄥˊ ㄉ一ㄠ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姚锡钧《论诗绝句》:“篆刻虫雕笑壮夫,凿山铸铁叹阳湖。” 摘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成语解释:比喻使小技
成语用法:篆刻虫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篆刻虫雕”的扩展资料
1. 雕虫小技最早出现于哪里?求出处.雕虫小技最早出现于公元六叁六年(贞观十年)成书的《隋书》,然后在公元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的五代史中的《北史》出现。《隋书·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与韩荆州书》李白: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摘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2. 成语雕虫小计里的雕虫指的是什么
“雕虫”本指雕刻虫书。所谓虫书,是古代篆字的一种。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古代的虫书这种篆字,即以纤细曲长的笔画所写的字体,多由鸟虫形体发展而来。现在仍有“雕虫篆刻”一语,说的就是这种雕虫鸟的篆刻,意指微不足道的小技艺。
摘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3. 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的意思?
字面意思:雕刻虫子的小小技巧,有能力的人都不会做的引申意 :小小的本领,有能力的人都不屑于做。(你又何必拿出来显摆呢?)
摘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4. “雕虫小技”的成语是怎么来的?“雕”的是什么虫?
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当中总结、延伸出来的一种很简短的话,所以很多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历史典故。雕虫小技,很多时候后面还跟着一句不足挂齿,一般用来说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很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很谦虚的表现。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
其实,雕虫的本义并不是指写诗作文,而是另有所指的。“雕”当然是刻的意思,“虫”是什么呢?“虫”怎么能被雕刻呢?原来,这里的“虫”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虫子,而是秦朝时“秦书八体”之一的虫书。
“雕虫小技”最初写作“雕虫篆刻”,出自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着作《法言》。有人问扬雄年少时是不是喜欢作赋,扬雄答曰:不错,但那只是童子雕虫篆刻般的技艺,成年就不作了。扬雄贬低“雕虫篆刻”,不是因为它们学起来容易,而是因为它们最难学,但实际作用又很小。后来,人们便把“雕虫篆刻”说成是“雕虫小技”。
摘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5. 雕虫小技的成语典故
“雕虫小技”最初写作“雕虫篆刻”,出自西汉文学家扬雄的著作《法言》。有人问扬雄年少时是不是喜欢作赋,扬雄答曰:不错,但那只是童子雕虫篆刻般 的技艺,成年就不作了。扬雄贬低“雕虫篆刻”,不是因为它们学起来容易,而是因为它们最难学,但实际作用又很小。后来,人们便把“雕虫篆刻”说成是“雕虫小技”。
成语出处
《隋书·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与韩荆州书》李白: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法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成语典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惰书 李德林传》:“经国大体,是贾生、晁出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与韩荆州书》李白: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摘自麻豆视传媒短视频: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6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