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传媒短视频

成语“古年”「古稀之年」

2023年06月03日麻豆视传媒短视频112

成语“古稀之年”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gǔ xī zhī nián
成语简拼:GXZN
成语注音:ㄍㄨˇ ㄒ一 ㄓ ㄋ一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年逾古稀
成语出处:唐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成语用法:古稀之年作宾语;指男性70岁。
成语造句:季羡林《八十述怀》:“一下子就到了古稀之年,不容我反思。”
英文翻译:seventy years old
成语谜语:70岁

成语“古稀之年”的扩展资料

1. 七十是古稀之年,那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八十是什么年?
30岁称之为而立之年 ;40岁称之为不惑之年;50岁称之为“知命之年”;60岁称之为花甲之年或者耳顺之年;70岁称之为古稀之年;80岁或者90岁称之为耄耋之年;100岁称之为期颐之年。
注释:30岁而立之年是指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四十岁不惑之年人在中年的时候,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50岁知命之年是指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70古稀之年是指稀少的年纪;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期颐之年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扩展资料
叁十而立
出自《论语·为政》,可以解释为人到叁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叁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
出自《论语·为政》,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
出自《论语·为政》,50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花甲之年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花甲”是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是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是。
耳顺之年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古稀之年
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之年
出自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指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期颐之年
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为政
百度百科—花甲之年
百度百科—古稀之年
百度百科—耄耋之年
百度百科—期颐之年摘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2. 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各是啥意思??简节一点!
弱冠之年指的是男子20岁,而立之年指30岁,不惑之年指40岁,天命之年指50岁,花甲之年指60岁,古稀之年指70岁。
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会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故弱冠之年指的是男子二十岁。
叁十而立,而立之年的意思是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而立之年指的就是三十岁。
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岁。
天命之年也称知命之年,意为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天命之年指50岁。
花甲之年,古时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甲之年指的是60岁。耳顺之年也表示60岁。
古稀之年,稀是少的意思,古时候的人能活到七十岁的已是少数,古稀之年即指70岁。
扩展资料
出处
1、弱冠之年
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释: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2、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天命之年)、耳顺之年
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叁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叁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3、花甲之年
出自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释:赵牧等效仿李长吉作了短歌,举着酒杯相互说道:“算一算已过六十,循环反复就像弄珠一样。”
4、古稀之年
出自 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释: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冠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立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惑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名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甲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稀之年摘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3. 古稀之年 耄耋之年 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花甲之年 不惑之年 排序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耄耋之年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古稀之年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男孩8岁称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至出嫁称梅之年, 至30岁称半老徐娘。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之年、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90岁称鲐背之年, 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1、古时男子在20岁要束发立冠,以表示成年,所以20岁的男子称为弱冠之年。
2、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出自《论语》,孔子说他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体,到四十岁的时候用成为知者,无所迷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 ,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
3、六十在中国天干地支里刚好是一个甲子,所以花甲之年指60岁的时候 。
4、古有语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古稀之年指七十岁的老人。
出自:《论语》
扩展资料:
不满周岁——襁褓;?
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词15岁——舞勺之年;?
15词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词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摘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8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