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击()”的成语「声东击西」
成语“声东击西”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shēng dōng jī xī成语简拼:SDJX
成语注音:ㄕㄥ ㄉㄨㄥ ㄐ一 ㄒ一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反义词:无的放矢
错字纠正:击,不能写作“机”。
成语出处: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成语解释: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成语用法:声东击西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成语造句: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英文翻译:look one way and row another
俄文翻译:применять обмáнный манёвр
日文翻译:敵 (てき)が本能寺 (ほんのうじ)にあり
其他翻译:<德>im Osten Scheinmanǒver veranstalten,im Westen angreifen<法>feindre d'attaquer l'est pour frapper l'ouest <diversion>
成语谜语:东放一枪西打一棒
成语歇后语:东放一枪西打一棒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韩信发现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调兵遣将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阳渡河直捣安邑,消灭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成语“声东击西”的扩展资料
1. 声东击西什么意思声东击西释义: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2. 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
声东击西 shēngdōng-jīxī: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军事上是迷惑敌人、出奇制胜的一种谋略解释: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例句: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3. 声东击西的意思是什么
声东击西:一虚一实,在东面虚张声势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真正的攻击在西面。
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4. 声东击西的故事介绍
声东击西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没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9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