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传媒短视频

成语“强富”「强兵富国」

2023年05月19日麻豆视传媒短视频148

成语“强兵富国”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强兵富国
成语读音:qiáng bīng fù guó
成语简拼:QBFG
成语注音:ㄑ一ㄤˊ ㄅ一ㄥ ㄈㄨˋ ㄍㄨㄛ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强国富民、富国强兵
成语出处: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率以尚器为先。”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成语解释: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成语用法:强兵富国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英文翻译:enrich the country and increase its military force

成语“强兵富国”的扩展资料

1. 富国强兵的辩证关系
富国与强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富国是强兵之本,只有国富,国防才有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强兵也是富国的重要保证,没有巩固的国防,一旦外敌入侵,经济建设就无法进行;为了保持一个安全的经济建设环境和生活环境,必须建立与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国防。这是社会发展史反复证实了的客观规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2. 大学生怎么理解富国强兵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是日本明治维新是确立的建国指导方针。 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公司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例子: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公司,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公司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的大资本家。这标志着日本的“殖产兴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它放弃了以国营公司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方针,转而实行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得特别迅速。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为一个棉纱出口国。 而在维新元老心目中,“富国强兵”是最高目的,而“殖产兴业”及“文明开化”只不过是手段而已。在“富国强兵”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提出改革军制的是山县有朋,他认为改革军制的目的就是“内以镇压草贼,外足以伸张对峙之势力”。可见,“富国强兵”不但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镇压人民及对外侵略。 例子; 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年颁布征兵诏书和1873年颁布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实行征兵制就是军制上的革命,就是取消封建武士军队,剥夺武士垄断军队的特,从民众中征兵,建立资产阶级军队。在建立新式军队的同时,解散了在维新初期由诸藩军队改编的旧式军队。但是,实行征兵制也包含了不平等的因素,官吏、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除兵役,而且富人只要缴纳代役费270元者,亦可以免除兵役。 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1878年颁布的“军人训诫”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所谓“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武士道”精神是纯粹的封建性的东西,其主要内容是:“忠君”、绝对服从、不怕死及野蛮的侵略思想。 “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的道路。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贤才休叹未逢时,富国强兵已统知是啥意思
有才能的人不要感叹没有遇见好时候,国家军队富裕强盛已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4. 富国强兵的秦国
秦国在秦献公时开始复强的,之后秦孝立,商鞅开始变法(公元前359)主要是在农业,军事,政治上进行改革,当时有秦孝公的支持,所以变法推行的比较彻底.这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哦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5. 如何实行富国强兵的统一?????????
富国与强兵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首先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保卫,同时还有大力发展经济,这个经济不仅是对内的,更是要发展海外贸易,这就要求我们“持剑经商”,用自己的军事力量来保护经济发展,同时用经济的发展来促进军事的提升。 在我国历史上,府兵制和募兵制都是失败的,归根结底这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府兵制在唐朝走向末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为何经济文化如此发达的唐朝会走向末路?失败的原因是:战事频繁、防御线延长、兵役繁重。原来防戍有一定的番休期限,后来常被强留以至久戍不归,导致人民避役,兵士逃亡。 募兵制在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同时招募军伍子弟,在兵源枯竭的情况下,统治者也往往强行抓夫,给民间造成很大的骚扰和痛苦。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宋代,宋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时代,但是宋朝留给人们的印象只是积贫积弱,宋军面对外族入侵节节败退。因招刺太滥,拣选不实,训练颇差,使宋军维持一支素质甚差的庞大队伍,巨额的军费开支,常占据宋朝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七八,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大大加重人民的税役负担。大量军士脱离农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肥沃农田大量抛荒的严重后果。 希望能从历史中获取一定的经验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对富国是强兵之本的思考,军事理论论文
:充足的经济支持!2:强大的社会生产力!3:智慧且远见的政府!4:凝聚的民族和国家精神与信仰!5:学习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7. 请课外查找王安石变法的资料,说说王安石为实现富国的强兵的目的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理财(富国)之法:  【方田均税法】   熙宁四年(1071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  【均输法】   均输法此法已久,早在西汉桑弘羊时试行,唐代以后各郡置均输官,达到“敛不及民而用度足”。熙宁二年七月,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费,又要避免商人屯积,在淮、浙、江、湖六路设置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的原则,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质。意在省劳费、去重敛,减少人民的负担。  【青苗法】   熙宁二年(1069年)实行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 (青苗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  【农田水利法】   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如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市易法】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市易司),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  【募役法】   又称“免役法”,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由司农寺拟定,开封府界试行,同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  强兵之法:  【保甲法】   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裁兵法】   整顿厢军及禁军: 一、 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 二、 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将兵法】   又叫“置将法”。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门负责操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质。  【保马法】   神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政府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愿意养马的,由政府供给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但遭遇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马匹,徒增民扰。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  【军器监法】   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颁行免行法。八月广设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  取士之法:  【太学三舍法】   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   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启示:一、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二、新法的“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的丧失三、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四、动机与效果的背离,条文与执行的偏差,使一系列变法措施从安民走向扰民五、用人不当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富国强兵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使国家经济繁荣富有,武装力量强盛。《管子》一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管仲学派的“富国强兵”思想,富国与强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富国是强兵之本,只有国富,国防才有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9. 衣食足兵,事本一源,强兵富国,理无二致。出自孙中山的哪本书?
你好衣食足兵,事本一源,强兵富国,理无二致出自《国防计划书纲目》,如满意请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10. 富国强兵的成语典故
《管子》一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管仲学派的“富国强兵”思想,主要有叁个方面内容:
①以内富民为前提。容“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治国》),民富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同上)。
②以农业为基础。“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同上)。
③采取政治、经济和军事相结合的措施。“作内政而寓军令”,“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士、农、工、商”各就其业,各尽其力;“参其国而伍其鄙”,“武政听,文政听乡”,使民忙时务农,闲时习武(《小匡》)。这样,就可以使国家平时保持雄厚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战时具有卫国制敌的坚实基础,守则固,攻则胜。
唐朝时,陈子昂提出,运用“山泽之利”,开发资源,充实国库军需。
晚清时期,魏源把学习和掌握西方先进技术,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条件,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富国强兵”(《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11. 此生当兵,未逢佳时,富国强兵,任重道远。悔之,不悔?又有何所谓!什么意思?谁可以解释一下
半辈子戎马生涯,未曾建功立业,只是因为时机不对,未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啊。要想使自己的军队威武国家强大,道路还是遥远的,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哇。可回顾自己的道路,选择是对抑或错误呢。其实有又啥好叹息的。因为我曾经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过。 全手打,完全自己的见解,给个分吧。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6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