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传媒短视频

成语“才()()()”「才疏志大」

2023年05月19日麻豆视传媒短视频131

成语“才疏志大”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才疎志大
成语读音:cái shū zhì dà
成语简拼:CSZD
成语注音:ㄘㄞˊ ㄕㄨ ㄓˋ ㄉㄚ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才高意广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成语用法:才疏志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抱负大才能不高。
成语造句: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宋 陆游《大风登城》诗)
英文翻译:have little ability but high aspirations

成语“才疏志大”的扩展资料

1. 志大才疏的成语
志大才疏,成语,作谓语、定语、分句,译为志向远大,才能不足,出自《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驳测箩蝉濒飞.肠辞尘
2. 志大才疏
志大才疏 [zhì dà cái shū] 基本释义疏:粗疏,薄弱。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够。 贬义出 处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百科释义志大才疏,成语,作谓语、定语、分句,译为志向远大,才能不足,出自《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试辨析志大才疏和志向往往与才能成正比的对与错?
一个人的才能与志向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的。虽然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说法,但有志无才,志大才疏也未必就能够成大器,成大事。 志大才疏说的是人志向远大而而才能却不够,难成大事。人的毅力、志向固然非常重要,但仅仅依靠志气、毅力,而没有相应的智慧、才能,一味的蛮干,横冲直闯,虽然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但付出的代价要比足智多谋的人多得多。志大才疏、有勇无谋,其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的事例也非常多见。 光有志向、毅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才能,用睿智灵活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就有可能一举成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项羽志大才疏性格和特点
您好!您问的是项羽这两方面特点的例子吗?如果是的话,那么他的志大表现在:1.他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 2.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才疏表现在:项羽笼络人心不及刘邦,善用谋士不及刘邦(如猜忌不听范增劝告),把握时机不及刘邦(鸿门宴),最后失败。。。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项羽志大才疏的译文
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1.少时,学书2.不成,去3.学剑,又不成。项梁怒4.之。籍曰:“书,足5.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6.。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 1.项籍:项羽。项羽名籍,字羽。 2.书:指古书典籍,被项籍曲解为仅仅是识字记名姓。 3.去:抛弃。 4.项梁:项羽的叔父。 5.足:只要,足够。 6.竟学:学习完成。竟,完毕,最终。成语有“有志者事竟成”,“竟成”即最终能成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此指“完毕”。《屈原列传》:“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又,“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这两个“竟”均解释为“最终”。 翻译: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但是等到他大概知道其中意思的时候,又不愿意深入学下去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麻豆视传媒短视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post/69210.html